近日,湖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“三下乡”乡村振兴团队,在郴州市嘉禾县宅侯村展开了一场以“艺美乡村,传承文化”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,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为宅侯村注入了文化活力,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文化浸润童心,传统手艺焕新生
活动期间,志愿者们在“稻香思源屋”内,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,生动地向当地30多名留守儿童介绍了剪纸艺术与英山缠花的传统技艺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,亲自动手体验了裁剪、编缠的乐趣,完成了一件件充满创意的手工艺品。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,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。
创意绘石墩,节气文化添新彩
实践团利用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载体,指导孩子们创作了具有浓厚节气特色的石墩美术作品。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象征,如白露时节的丹顶鹤、立冬的冰雪以及立秋的红叶,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,还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,让他们领略到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。小朋友表示:“在哥哥姐姐们的带领下,我了解了许多节气知识,我觉得中国的古人们在几千年前,就能对自然规律有这么准确的掌握,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知识。”
匠心绘就斑马线,乡村道路展新貌
为了提升乡村道路安全性和美观度,实践团成员绘制了乡村首条特色斑马线,巧妙地融合了当地稻米种植的元素,使斑马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出行安全。
深入调研谋发展,共绘乡村振兴图
实践团深入宅侯村进行调研,通过问卷调查、居民访谈等方式,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、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、乡村产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情况,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充分展示了湖南工程学院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素养,不仅为宅侯村带来了文化与环境上的显著变化,也为当地的文化教育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开启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新篇章。
(审核:罗胜杰 曹丽英 连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