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强化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,提升心理委员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,国际教育学院于 2025 年 10 月 21 日中午在 C308 开展心理委员培训会议。会议由周宁莎老师主持,全体心理委员、2025 级寝室联络员及学院学生会心理部成员参会。

会议伊始,周老师率先强调,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 “哨兵” 与 “桥梁”,其作用至关重要。她进一步指出心理工作的核心价值——心理健康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、适应校园生活的根本基石。她特别强调,国际教育学院学生面临学业课程多、跨文化语言课程环境适应难等特殊挑战,筑牢心理防护屏障更显迫切,而不同阶段压力也存在显著差异:新生易受环境融入难、人际交往的困扰,老生则常被学业考核压力、未来发展规划的焦虑所影响,心理工作需精准匹配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,才能切实发挥效用。
随后,周老师清晰界定了心理委员及寝室联络员“宣传员”“观察员”“支持者” 的三重角色,并着重强调 “心理晴雨表” 记录是关键工作,要求全体成员高度重视:需每日密切关注同学情绪变化,详细记录异常行为表现,依托 “晴雨表” 及时捕捉心理波动信号,为后续早期干预提供准确依据。同时,她也反复强调心理普查的重要意义,指出普查是系统掌握学生整体心理状况、排查潜在风险的重要手段,必须做到填写严谨、反馈真实,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的态度。
此外,周老师还讲解了常见心理问题识别方法,传授积极倾听、共情沟通等助人技巧,明确工作边界。发现危机情况需第一时间向辅导员、校心理健康中心报告转介,筑牢校园心理安全防线。
培训中,同学们专注记录、积极思考,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干货满满,既明晰了职责,又掌握了实用方法,如同 “及时雨” 为后续工作赋能。
本次培训为新生心理委员 “岗前” 充电,为老生心理委员续航提质,夯实了学院心理防护网络基础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开展系列化、专业化培训,守护学子心灵健康,为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保驾护航。
(审核:魏坚 连泰 张轶)